特种加工课程的任务是培训学生的加工机床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职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特种加工机床的主要常用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特种加工。初步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训课程中,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对应本岗位应掌握的具体技术、技能要求,将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落实到对应的理论和实训的教学环节;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能力及操作技能组合,虚拟成生产中实际项目实行模拟教学,每一个项目都包含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在各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每个项目都明确应该掌握的技能,以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主干线,将必须掌握的知识应融入到项目任务中。
因此,10月18日,工程训练中心组织机械与汽车学院16级机械类1-3班、机电4、5班的学生代表5人,以及工程训练中心有关教师进行关于特种加工考核方式改革的座谈会。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确定新的考核方式,具体形式如下:
选取8个实训项目,分为A、B类,A类包括:数铣和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激光切割;B类包括:特种焊接、钣金、弯管(或激光雕刻)、快速成型。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至少5个以上的理论问答题,A类项目分解5个可独立、互不关联的操作步骤。考核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每人抽取一个A类项目和一个B类项目,抽取到的B类项目,需完成B类项目的完整实训操作,并抽取回答一个理论问答题;抽取到的A类项目,需完成抽取到的理论问答题和独立操作步骤的考核。
考核时设专职考核教师4人,每人负责一个A类项目和一个B类项目的考核,任课教师参与考核8人,各自负责1个相关实训项目的考核,最终每个考核项目的评分由专职考核教师和任课教师所考核评分按一定比例合成为该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调整考核成绩的组成比例为:平时成绩20分(包括考勤10分、操作练习3分、文明实习2分、创新意识2分、课堂考核3分)、实操考核40分、实习报告40分。
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极为明显地提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